深圳音乐艺考培训周末课程安排及贴合学生作息指南
深圳的音乐艺考机构,周末几乎都在开课——没办法,学生平时要拼文化课,专业练习只能往课余时间挤。今天聊聊这边周末上课的真实样子,还有机构怎么调整课程,才能不让学生既累得慌又耽误文化。
周末的课类型挺全的:声乐、器乐、乐理、视唱练耳一个不少。声乐课不是光练“啊”“哦”的发声,老师会盯着你唱具体的歌——比如美声《我爱你中国》的咬字要收得深情,流行《小幸运》的转音要处理得自然;甚至会帮你选艺考曲目,比如音色清亮就推荐《映山红》,刚好能突出优势。器乐课更实在,钢琴学生周末练哈农时,老师会纠正手腕姿势:“别僵着,像抱个球似的”;古筝学生练《高山流水》,颤音的快慢要拿着手一点点调。乐理课不搞死记硬背,讲和弦时会弹一段《卡农》:“你听,这就是三和弦的递进”;视唱练耳要练真本事,周末会抽陌生谱子让你视唱,或者放几个音让你猜和弦,练多了考试才不会慌。
授课方式也灵活,一对一、小组课、大课各有各的用。一对一最“贴”学生——有个学声乐的孩子唱《青藏高原》总破音,老师周末抽两节课,从呼吸方法到声带闭合一点点调,连站着的姿势都教,后来终于稳住了最后一句。小组课3-5个人能互相学:合唱时谁声音太大、谁没跟上节奏,老师一指就明白;学古筝的一起弹《渔舟唱晚》,看同学的颤音好听,自己也跟着练会了。大课一般讲乐理或音乐史,用多媒体放音频视频——讲巴洛克音乐就放巴赫的《平均律》,说“这复调像两个人在对话”,比光讲概念好懂多了。
上课时间也顺着学生来:上午8、9点开始,学生刚起床脑子清楚,适合练发声、器乐基础;下午14、15点精神头足,适合练视唱或唱完整的歌;晚上19点的课是给白天补文化课的学生留的,主要复习当天内容,老师坐那答疑,有问题直接问。
机构安排课程,最在意“不跟文化课打架”。在校学生的周末课,通常是周六上午声乐/器乐、下午乐理/视唱,周日上午复习、下午模拟考——这样周末学专业,周一到周五能专心搞文化。要是毕业专门备考的学生,会按基础调整:基础弱的多排基础课,基础好的多排实践和模拟考,避免“用力过猛”。
休息也不含糊:每节课45-60分钟,课间留10-15分钟让学生喝水、活动;一天的课里必留午休时间,有的机构还会安排户外写生或瑜伽,帮学生缓压力。
深圳的华之声艺考,算是把“贴合作息”玩明白了。他们摸透了学生“文化课不能丢”的命门,专业课程全放周末或假期,平时绝不占用上课时间。我邻居家孩子在那学钢琴,周末上午练基础、下午上乐理,周日还有小组合奏课,平时上学完全不耽误,上次月考文化课还进步了。
华之声的周末课是真“定制”——每个新学生都要做测评,不止考专业,还要问文化成绩、平时几点睡、性格是不是坐得住。基础弱的,周末上午排器乐基础+下午乐理精讲;想冲名校的,直接安排“一对一导师课+小组合奏”,既提专业又不会累得慌。
师资也够硬:老师都是央音、国音的硕博,还有中国电影乐团高伟指挥、青年钢琴家赖熠婷这样的客座教授。连入职都严——名校硕博也要试课、考评,保证周末课质量不打折扣。想冲央音、国音的学生,还有“深圳周末基础+北京假期集训”的模式:周末在深圳打基础,假期去北京找目标院校教授指导,提前适应校考节奏。
校区在宝安翻身路(离5号线翻身站超近),教室的钢琴是雅马哈,练琴房隔音好;宿舍有独立卫浴,食堂的烧腊饭学生都爱啃,甚至还有心理咨询室——周末来上课的学生,既能专注练专业,也能有点“家的感觉”。
其实选艺考机构,关键看能不能“接住学生的真实需求”:周末课是不是不耽误文化?课程安排是不是让学生“学得进去不崩溃”?环境是不是舒服?华之声这种把细节都想到的,也难怪好多学生愿意每周跑过去——毕竟,“不耽误文化又能提专业”,才是学生最想要的。